
流感、傷風與感冒症狀的分別與紓緩方法:對症下藥最重要!
本文內容:
*本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,詳情請諮詢專業人士意見。

流感、傷風與感冒的分別
流感全名為流行性感冒,由人類季節性流感病毒(甲型、乙型和丙型)引起,在香港通常於一至三月及七、八月最為流行,可引起高燒、嚴重乏力、肌肉疼痛和咳嗽。如果抵抗力較低的人士罹患流感,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如支氣管炎或肺炎等,隨時構成生命危險。
感冒亦即傷風,一般由鼻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引起,症狀較輕,包括鼻塞、喉嚨痛、咳嗽和輕微乏力,較少機會導致嚴重併發症。
流感、傷風感冒的共同症狀
流感和傷風感冒可引起一些共同症狀,包括流鼻水、鼻塞、咳嗽和喉嚨痛。症狀成因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應。如果是傷風感冒,症狀通常在數天內逐漸緩解。流感引起的話,症狀則會較為嚴重。
傷風感冒的主要症狀
傷風感冒的主要症狀包括鼻塞、流鼻水和打噴嚏等。鼻塞是由於感染感冒病毒後,引起鼻黏膜腫脹和充血,導致呼吸不順暢。流鼻水是因病毒感染刺激鼻黏膜分泌過多的黏液。打噴嚏則是身體的自然防禦反應。這些症狀通常伴隨輕微喉嚨痛、咳嗽和輕微乏力。
症狀相似但也要對症下藥
雖然流感和傷風感冒有若干相似的症狀,不過流感症狀通常更嚴重,而且較難自癒。因此我們出現上呼吸道症狀時,應該辦別由什麼原因所致,並且對症下藥。例如傷風感冒配方藥物可以減輕噴嚏、流鼻水和鼻塞等;退燒藥主要是紓緩發燒及頭痛。流感患者則有可能獲醫生處方抗病毒藥物。如果用藥後症狀嚴重或仍然持續,應尋求醫護人員建議,了解下一步的治療方案。
何時使用退燒止痛藥?
口探時溫度超過攝氏37.5度,可用退燒藥物如非處方藥物撲熱息痛,以降低體溫和緩解發燒帶來的不適。退燒止痛藥可有效減輕因感冒、流感引起的發燒和疼痛症狀。孕婦、兒童、長者、肝病患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應先向藥劑師或醫生查詢,是否適合服用以及選擇相應的劑量。記得切勿過量服用退燒藥物,以每粒500毫克的撲熱息痛為例,成人每日上限為4000毫克,亦即每人最多每日服用8粒,避免因用藥過多而影響肝功能。
閱讀更多
文章主題
閱讀更多
*By clicking the "Subscribe", you agree to Mannings's T&C and privacy policy
About Mannings
Online Store
The Dairy Farm Company, Limited 牛奶有限公司